【母亲节特别报道】 我平凡而伟大的妈妈 是温柔是榜样是力量

■记者 陈玲红 李菁 龚翠玲

通讯员 曾玉云 黄磊/文 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母亲节特别报道

我平凡而伟大的妈妈 是温柔是榜样是力量

老舍说:“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是的,不仅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母亲的血,我们举手投足的动作,我们言谈举止的气质,甚至内心的信念里都带着母亲的印记,那些刻着坚韧、明亮、乐观的品质,塑造并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昨天是母亲节,让我们一起听五位孩子讲述母亲身上平凡又耀眼的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如何在他们身上继续发光发热的。

故事1

坚韧的妈妈撑起一片天

传承坚毅助儿学会独立

●母亲:黄阿姨,61岁 孩子:小欧,34岁

一台缝纫机,踩了30年,黄阿姨踩出了一家子的生活费,踩出了儿子的医药费、学费,还踩出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子。

在黄阿姨的儿子小欧眼里,妈妈是勤劳坚韧的母亲代表。小欧是早产儿,婴儿时期又因高烧缺氧造成脑细胞受损,导致手部抓握能力出了问题。从此,黄阿姨费尽心力带儿子四处求医。30多年前,大家的工资只有两三百元,小欧做一次理疗就需要花费25元。当时小欧的爸爸没有稳定工作,打零工收入并不稳定,凭着一手缝纫绝活,黄阿姨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在不到8平方米的家里,黄阿姨靠一台缝纫机赚下了儿子的治疗费,赚出了儿子的学费,还为儿子买了一套婚房。

在小欧的童年记忆里,妈妈每天都要踩十几个小时的缝纫机。早上五六点起床,忙完家务便开始做缝纫计件活,不停歇地做到次日凌晨一两点,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十多年前,黄阿姨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因担心手术失败让儿子没了依靠,她一直坚持保守治疗,由于手头不宽裕,只敢挑处方单上最便宜的3种药吃。长期的熬夜做工,让黄阿姨的作息习惯始终没办法调整过来,虽然如今家庭情况已经转好,但她仍没有办法在凌晨2点前入睡。

妈妈的辛苦,小欧一直看在眼里。他从小就比同龄孩子独立懂事。小学时,小欧就会帮忙洗菜、切菜、煮饭,还会独自出门给妈妈送饭。上中专时,小欧就读计算机专业,本有升大专的机会,看到妈妈为了房子的贷款没日没夜努力,他十分心疼,便放弃继续学习而选择工作。毕业后,他在一家超市工作多年,虽双手不够灵活,但他继承了黄阿姨的勤劳肯干,成了店里最勤快的员工,常有客人夸小欧勤快。去年小欧换了工作,到残疾人电商基地上班,成为一名电商客服,继续勤恳地为生活努力。

如今,黄阿姨最操心的是34岁的儿子还没成家,她带着期盼,继续踩着缝纫机,想为孩子踩出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故事2

母亲处事有条不紊

教我理智面对困难

●母亲:黄冬梅,52岁 孩子:吴鸿斌,25岁

吴鸿斌和母亲黄冬梅

客户又来打听案件的进展和细节了,出于律师行业的保密原则,吴鸿斌什么都不能说,但是坐在对面的客户很不理解,不依不饶甚至发火耍脾气……这种场面在律师工作中并不少见,但刚入行2年的吴鸿斌很有老手的风范,不慌也不急。他招呼客户坐下,给他们换了饮料,先对他们的情绪和诉求表示理解,然后站在他们的风险角度将事情的利害关系慢慢道来,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要感谢我的母亲,她是一个情绪控制很好,按现在话说就是情绪平稳的母亲,耳濡目染中我学习了她那套分析和沟通的能力。”今年25岁的吴鸿斌家住鲤城区金山社区,考上北京大学法学院后,现在留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自小学开始,母亲黄冬梅便全职在家照顾他。

“我妈妈身上有很典型的闽南女人的品质,勤快能吃苦,而且非常开明,尊重我的意见,从来不会把她的喜好强加给我。除此以外,我觉得她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做事的条理性和情绪控制。”吴鸿斌介绍,从小到大几乎都是妈妈在操心他的生活起居,他从妈妈处理事情的过程发现了当中的条理性,妈妈也会和他分享,慢慢地他把这种条理性安排到自己的学习和后来的工作中。

“我印象很深的是,小时候小朋友往往不知从哪学了一些脏话,一般家长听到后轻则呵斥批评,重则动手‘修理’。但我妈妈没有,她会很平静地告诉我,为什么不能说脏话,这个行为对我和别人的影响是什么。”吴鸿斌表示,遇到问题不情绪化而是理性分析慢慢解决,这是他从妈妈身上看到最难能可贵的品质。这些品质让初入律师行业的他受益匪浅。

“我非常庆幸,也非常感谢我妈妈以她的品质塑造我今天的性格。”吴鸿斌说。

故事3

爱心妈妈甘当“导航”

有爱的孩子热心公益

●母亲:蔡雅凰,43岁 孩子:黄琦迦,17岁

从小到大,每当学校以亲人为题布置作文时,黄琦迦总会选择写《我的妈妈》。在她眼里,自己的妈妈蔡雅凰是世界上最有爱的妈妈,也是她公益道路上的“导航”。

在黄琦迦家里,做公益是一种家族传承。受到祖辈的影响,蔡雅凰定期到寺庙和福利院做义工,已经坚持二十多年。黄琦迦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跟着妈妈踏上公益之路。当时,每个周末她要上5个兴趣班,但妈妈仍会在各个假期里想方设法帮她挤出时间,带她走访贫困山区,慰问贫困户,看望寒门学子……就这样在她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

2017年,由东南早报发起的泉州市东南公益协会成立,当时上小学三年级的黄琦迦在妈妈的带领下加入了东南公益协会。接下来的6年里,妈妈带着她一起组织参与了数不清的公益活动。最忙的一年里,单是妈妈策划的活动就有二三十场。虽然黄琦迦年纪小,但妈妈要求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简单地“走过场”。每场活动中,她会帮忙统计活动报名名单,向小伙伴们介绍活动流程,分发志愿者红背心,搬运物资等。

前几年,蔡雅凰怀上了二宝,孕期仍经常挺着大肚子带黄琦迦去做公益。二宝出生后还没断奶,蔡雅凰就用背带背着一起去参加公益活动。妈妈的“有爱”,黄琦迦看在眼里。她以妈妈为榜样,坚持参加公益活动。升入初中后,虽然学业紧张了不少,但她还是会利用午饭前的时间到东南公益的驿站帮忙。每个月,她会从压岁钱里拿出500元,资助特殊家庭的孩子。

6年的公益之路,让黄琦迦看到了与自己日常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养成了善良有爱的性格,更懂得珍惜,也学会了知足。“我们都已经把做公益当成了生活里的一部分,今后会坚持做下去。”蔡雅凰说。

故事4

妈妈是学习的超人

带我做知识的主人

●母亲:姜海丽,33岁 孩子:王韵棋,7岁

学习是王韵棋从妈妈身上看到的最大的本事

“妈妈,他们表扬我,就是在表扬你,我每天都和你在一起,我是你带大的呀!”7岁的王韵棋是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刚上一年级,他已经自己把数学的进位法则、退位法则都搞明白了,九宫数独2分钟即可完成一题;语文课上学习了杜甫的诗,他会主动翻找杜甫的生平、其他代表作并延伸出“大李杜”“小李杜”等相关知识点;小小年纪的他已经阅读了《史记》《三十六计》《诸葛亮传》等。请注意,这些都是王韵棋“主动”去完成的。你问他为什么给自己增加作业,他说:“我想做啊,我不懂我就想知道。”而王韵棋的妈妈姜海丽不在乎儿子是不是考满分、考第一名,更在意儿子是不是喜欢学习这件事。

“我妈妈已经这么大了,还在上课、学习,我不能比她差。”小韵棋说,妈妈是从事儿童成长相关工作的,每个月有两三个周末需要外出学习,他就和妈妈一起去上课。

“上课时,有时候会把他放在同一间教室里,有时候放在教室外面让他和工作人员玩,基本上不会吵闹。”姜海丽介绍,从儿子上幼儿园小班开始,她就经常带他去上课,上课前她会给儿子准备他喜欢的桌游或数独或书等,有这些事做,他都会乖乖的。

“我觉得身教大于言传,让他看到妈妈也一直在学习,而且我会和他分享我在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学完我可以怎么用。”姜海丽介绍,自己上完课儿子会问“妈妈你今天学到什么了”“妈妈今天的老师和昨天的不一样,哪个老师讲得好”,她都会很认真地回答他。

“对啊,学习是很重要的事情,它会教会我们很多,会让我们变得厉害。我和妈妈都是知识的主人,我们是可以用它们来解决生活问题的。”小韵棋说得很肯定,也很自信。

小韵棋在幼儿园小班时便已经学会加减法,并且可以自己拿着钱去买东西。从那以后,他就有了自己的零花钱,并且可以自主支配。这是在妈妈的影响下,他第一次体验到学习的实际用处,第一次体验到做知识的主人的快乐。

现在,不管走到哪儿,小韵棋都能收获很多夸奖,但他认为这些都是妈妈的功劳,是妈妈对待学习的态度影响到了自己。同时,他也很自信:“等到我像妈妈那么大的时候,我一定比妈妈厉害,因为我比妈妈更努力学习。”

故事5

从未上过学的妈妈

是我毕生学习榜样

●母亲:陈素华,63岁 孩子:杜先生,33岁

陈素华担起为儿子照顾孩子的重担

“我的妈妈是典型的闽南妇女,吃苦耐劳,勤劳善良,虽然没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但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市民杜先生是“90后”,在家中5个兄弟姐妹里是最小的一个。他介绍,以前家里生活条件不好,父亲整天忙于生计,母亲不仅要打零工补贴家用,还要照顾孩子,很是辛苦。可是日子再苦,母亲也不抱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

杜先生的母亲陈素华今年63周岁,是邻里乡亲眼里的热心肠。邻居有事都总爱叫她帮忙,看店、看孩子、搬东西……只要她有时间,她都是乐呵呵的。“我也是她的帮手,我会修理、换锁等一些简单的活,在邻居需要时,我妈就会喊我去帮忙。”杜先生表示,或许是受母亲的影响,他都很乐意去做。另外,平日里母亲非常节俭,舍不得浪费一丁点粮食,这也让他养成了“光盘”的好习惯。不过,节俭一点也不影响母亲对别人的慷慨,平日里家里做了好吃的,总会给比较困难的邻里送一份,家里东西有富余,她也毫不犹豫地给别人家送去。

杜先生现在有三个孩子,大宝5周岁,一对龙凤胎不满2周岁。杜先生夫妻俩是上班族,陈素华便主动担起了照顾3个孩子的重担。“3个孩子带起来真的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天下班还能吃到妈妈做的菜,我们很珍惜。妈妈为了这个家付出很多,任劳任怨。可她总说这点事不算什么,以前的日子才叫辛苦,现在的生活连苦的边都挨不上。”杜先生夫妻俩心疼老人,曾提出请保姆,但遭到陈素华的反对,她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这个家。

都说婆媳关系难处,可陈素华和儿媳处得很好,家里孩子多、事情琐碎,但她很少和儿媳起争执。杜先生介绍,一直以来家里都保持着比较开明自由的环境氛围,妈妈不会干涉子女太多事情,也真的把儿媳当成自己的孩子在宠爱,从不提出苛刻的要求。“吃苦耐劳、节俭勤劳、善良大度……妈妈身上真的有很多东西,值得我花毕生的时间去学习。妈妈为我们、为这个家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谢谢妈妈!”杜先生动情地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