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消息!泉州: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群众最需要什么,邻里中心就提供什么。”做实基层党建、做优为民服务,就是一项民心工程。本期专题报道鲤城区鲤中街道新峰社区和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如何建好五星级“党建+”邻里中心,问民之所需、解民之所忧,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陈诗钰 周世昌

鲤城区鲤中街道新峰社区“党建+”邻里中心:


(资料图)

“小支点”撬动治理“大杠杆”

梨园戏进邻里中心 (鲤城区委组织部供图)

“邻里中心的功能囊括了生活方方面面,想办事、想活动、想吃饭都可以来社区,很便民!”近日,鲤城区鲤中街道新峰社区老党员陈惠玲笑着说,“特别是3月刚设立的‘长者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吃饭问题,还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

陈惠玲的幸福感,来源于新峰社区党委通过盘活泉州市集体工业联社闲置公房、整合周边闲置民房,建成面积超2000平方米的“党建+”邻里中心。以建设邻里中心为契机,新峰社区最大限度整合优化区域各类资源,打造开放、集约、共享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积极探索实施“四心聚力”工作法,以“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杠杆”。邻里中心还建设“党建+”智慧治理平台,通过“大数据”高效整合社区居民党员、商铺数据等资源,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治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鲤中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陈劭龄介绍:“通过联合省五建等12个驻区单位组建社区大党委,广泛吸收医院、离退休干部职工等各领域141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并把这些党员编入网格、小区党支部中,发动他们参与各类便民服务活动,社区为民办事的实效明显增强了。”

此外,为进一步培育邻里意识,新峰社区将增强“党建+”邻里中心的文化服务功能、提升党员群众文化归属感和凝聚力作为关键。突出“古城”“世遗”“非遗”等鲤城特色,建设“世遗人家”党建生活馆、非遗文化室、福船馆,引进一批社会化运营机构入驻,常态化举办非遗传承古城公益研学、闽南语角、南音演出等文化活动,延伸打造了社区“世遗人家”文旅服务品牌。该中心投入运营以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0余场次,吸引6000多人次参与。

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党建+”邻里中心:

“需求清单”变“幸福密码”

丁墘村“党建+”邻里中心中国白非遗传承研习所举办瓷塑技艺交流活动(德化县委组织部供图)

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15分钟“无忧生活圈”,满足了村民多样化需求。这两年,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党建+”邻里中心让村民们切实享受到更丰富的功能项目、更高品质的生活服务。

“我们以党员示范引领、富有生命力、受群众欢迎为遵循,对标‘五星级’建设标准,汇聚各方力量,将邻里中心打造成为最具瓷都特色的‘温馨家园’。”丁墘村党支部书记陈文能介绍。

为了传承陶瓷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丁墘村依托邻里中心建成“中国白”非遗传承研习所,为全县陶瓷大师提供“师带徒”仪式举办、项目申报、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助力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截至目前,丁墘村科技园区培育了8位国家级陶瓷制作大师、100多位省级大师,占德化县省级以上大师的70%。

立足“党群视角”,丁墘村推行“居民点单、邻里中心派单、第三方接单”的工作模式,将群众的“需求清单”逐一兑现,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比如,针对辖区的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邻里中心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憨鼠爱心小分队志愿服务驿站、全国孝老爱心模范候选人毛碧华爱心保健工作室、全县首个残疾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等,既常态化开展暖心志愿服务活动,又鼓励特殊群体自力更生。针对辖区婴幼儿群体多的特点,引进泉州市旺旺艺体培训中心等2家学前教育机构,解决居民群众“安心托幼”问题。等待接孩子的家长欣慰地说道:“幼儿园开在家门口,我们早上把孩子送过来,下午下班再来接走,一整天不用操心,我们也能安心工作,真的非常方便。”此外,该邻里中心还融合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丁墘村史馆、文体活动室、书报阅览室等,提供文化娱乐服务,让居民群众乐在其中。

陈文能表示:“接下来,我们将不断丰富邻里中心功能,持续提供多元服务项目,打造‘无忧生活圈’升级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