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头条丨狮文化与陶瓷文化深度融合 变化万千
狮瓷交融 变化万千
【资料图】
泉州网10月22日讯(记者 许文龙 陈小阳 庄丽祥 通讯员 李宏图 文/图)狮文化的表现载体有很多种,其中就有陶瓷。在世界瓷都德化,随处可见的陶瓷作品中,无论是艺术瓷塑,还是日用陶瓷、西洋工艺品,不乏“狮”的身影。狮文化在一代代德化陶瓷匠人的创作中传承发展,与陶瓷文化深度融合,变幻出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既有陈列展柜的艺术品,也有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日用品。
狮纽印章
明代狮纽香炉
狮头杯
狮子是明清德化窑常用题材
佛像瓷塑是德化瓷塑中的典型代表,在一些佛像瓷塑中常看到狮子的身影。在德化县立琦瓷艺研究所的展柜上有多款坐骑为狮子的菩萨瓷塑作品,这些狮子坐骑多卧伏状,做工精巧、神态各异。该研究所艺术总监兰全盛介绍,在瓷塑中常见“狮子吼”这一表现形式。
而狮子造型与日用陶瓷相结合的作品更是多种多样。在德化县陶瓷博物馆的展柜上摆放着不同年代、不同造型的瓷狮子,如一对明代郭真荫墓出土的酱釉对狮香插,其模印成型,狮子后腿前屈,前腿蹲立,下有四方座,内空,狮目圆睁,显示出威武之势。
据介绍,狮子形象是明清德化窑常用的题材,一些香插、印章、香薰、香炉常与狮子造型相结合。比如陶瓷制的狮头炉,又称“狮耳炉”,炉造型仿商周青铜器簋的式样,短束颈、溜肩、鼓腹、胫部外撇、圈足,颈肩部对称贴塑装饰铺首式狮首耳一对,狮首造型逼真、立体感强,圆目阔鼻、两耳后扬、鬃毛卷曲围成一圈,威风凛凛。据史料记载,狮耳炉为宣德年间御赐兵部尚书及大都督等军职要员之器,以其意蕴,狮为百兽之首,取其威仪以率六军之统。
如今,现代的陶瓷手工艺从业者同样喜欢在一些日用作品中融入狮元素。德化窑古瓷收藏家、手工艺从业者洪健鹏的工作室里,四个造型别致的白瓷盐罐引人注目。罐体呈四方形,上方是极具闽台特色的“风狮爷”形象,怀抱一个圆状“福”,罐身装饰有海浪及清代闽盐场分布图。洪健鹏介绍,风狮爷所抱“福”字采用特种纸烫金工艺,有纳福的寓意,整套作品将福文化、狮文化与德化白瓷融合,以新颖的视觉方式呈现。
明代白釉狮
狮元素陶瓷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双狮献瑞》
狮头炉
瓷狮摆件寓意吉祥
狮子造型的陶瓷艺术品摆件同样广受群众欢迎。在德化泰峰瓷坊,记者见到多款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狮子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许瑞峰创作的《双狮献瑞》。作品巧妙地将德化传统瓷塑技法与许氏瓷塑世代“飘带”制作技法相结合,使作品呈现出一派喜气、吉祥之气韵。
“这件作品中狮子的配饰、铃铛、飘带、鬓毛等细节能很好地表现德化陶瓷的传统技法。其难点在于玉如意上面的两头狮子、绣球以及飘带,一些地方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变形、坍塌。”许瑞峰介绍,创作过程中他不断挖掘狮文化内涵,同时借鉴了石雕、木雕、铜雕的技法。
按传统习俗,成对的狮子讲究“左雄右雌”,狮子所踩之物也有不同寓意。狮子蹄下为球,象征统一寰宇,必为雄狮;蹄下踩着幼狮,象征子孙绵延,当为雌狮。狮子和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事事平安;狮子滚绣球表示财源不断。
在德化,记者还看到了多种不同造型的瓷质对狮摆件,其中有清末的,也有20世纪80年代的。洪健鹏介绍,德化以瓷闻名,创作的瓷狮摆件因体型小巧、摆放之处灵活,能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狮文化陶瓷作品中,还有一种独特的表现载体——狮纹瓷器。狮纹在碗、杯、盏、瓶、罐、洗、枕、盒、香炉、人物塑像等瓷器上较常见,以绘画为主要装饰形式。狮纹瓷器盛行于唐朝,到了明清时期,制瓷匠人对狮纹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构图有单狮、双狮、太狮少狮、狮子穿花,以及最常见的狮球纹等。如将一对狮子和如意配合在一起寓意“事事(狮狮)如意”,五头狮子在一起寓意“五子登科”等。